栏目分类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四课《百合花》课件及教学设计
你的位置:人生领悟时时回血上岸经验阐述 > 新闻动态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四课《百合花》课件及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5-10-08 20:58 点击次数:121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基本知识,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答题思路。
2.梳理《百合花》的情节,掌握小说的行文脉络。
3.学会在小说的典型环境中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感受在战争年代中的人情美、人性美。
作者介绍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市,192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进过孤儿院。1942年在浙江武康县初中毕业。次年参加新四军,后在部队文工团当演员和创作干部。1955年从部队转业,任上海《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的艺术风格开始形成。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茹志鹃的早期的作品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比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代表作:《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
《百合花》受到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小说基本知识
图片
校正字音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划分层次,梳理故事情节。
开端(1—23)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发展(24—43)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高潮(44—57)通讯员为救人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歉疚的心情为其擦洗、缝衣。
结局(58—59)新媳妇执意将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
合作探究
(1)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小通讯员是一位天真活泼,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又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不善言辞,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战士。
(2)百合花被子是新媳妇的,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塑造新媳妇的形象的?你看到了新媳妇怎样的形象特征?
新媳妇是一位美丽、娴静、淳朴、善良、俏皮又思想进步、深明大义如百合花一样的群众
补充知识点: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3)讨论“我”(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拓展知识点: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反衬)作用;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④推动情节发展。
【明确】①情节上:“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穿针引线的人物,也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②主要人物上:作品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致观察,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③主题上:我”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④人称上:“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通过“我”富于浪漫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色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探讨小说某一情节的作用,掌握开头和结尾处情节的作用。2.掌握小说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一般作用,并能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课堂探究(一)任务一:概括小说情节,探讨小说情节的作用
答题方法:
(1)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渲染气氛。(2)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3)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4)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等等。(5)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任务二
交流讨论:(1)分析本文开头叙述我和通讯员一起去包扎所这一情节的作用。
①在情节上:为后面借被子这一情节做铺垫,并且和后文为了战友英勇牺牲形成对比。②在人物上:通过这一情节表现了通讯员憨厚朴实,拘谨腼腆的性格。③在主题上:通过我和通讯员的交往,表现了纯洁的战友之情。
(2)结尾处写新媳妇把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①在情节上:和前文形成照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在人物上:进一步突出了新媳妇内心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的心灵以及对战士的真挚情感。③在主题上:凸显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纯洁的鱼水之情这一主题。④在读者上: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任务三:找出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就其中一处谈谈它的作用。
任务四: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可以是一个事物、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表情,也可以是一个十分简短的情节。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它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是功不可没的。细节描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结构严谨,暗示环境,突出小说主题等作用。
1、关于小战士身上“破洞”的细节
2.借“伪装”,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第一次是在去包扎所的路上,“我”看见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是装饰点缀。”第二次是“我”目送他走远了,“看见他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几句把小通讯员那纯朴、自然的情趣表现了出来。即将发起总攻,在紧张的战斗间歇,这个小战士还有心思把伪装作为装饰,在枪筒上插上树枝和野菊,这种行为表面上是“我”随意看到的,显出这个小战士的天真、孩子气或涉世不深,这些描写正体现了小通讯员青春活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3.分析写“馒头”这一细节的作用
第一次是在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二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对我说:'给你开饭啦。’”表现他体贴、关心他人的好品德。也激起了读者对小通讯员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文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 第二次是“但我无意中碰到了……两个干硬的馒头……”表示人物的善良品质,表达“我”对小通讯员的思念之情,引起读者共鸣。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分析小说意象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2.探究小说的诗性特色并掌握诗化小说的几个特征。
任务五:《百合花》中意象的含义,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小说主旨。 1.谈谈“百合花新被”等意象在小说中含义和作用。
①小说中三次提到的那条“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使得故事结构严密,首尾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
②围绕借被子事件,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最后通过对新媳妇的集中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小通讯员的动人形象。
③用以反复点题,突出标题的象征意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赋予了标题“百合花”更深刻的象征意义:新媳妇的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通讯员战士的脸,暗含着农民与战士融为一体,既写出了年轻战士的勇敢与牺牲的伟大精神,又写出了新媳妇对革命的理解及对战士纯洁的感情。 2.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
表层义:“百合花”是以借代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新媳妇唯一的嫁妆) 深层义:它既象征了二位主人公纯洁美好的心灵,同时又是开在军民之间一朵象征纯洁高尚感情的花,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洁、高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3.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明确】 ①情节方面: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人物方面:通过写百合花衬托出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③主题方面:深化文章主题,突出了小说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题。 ④读者方面:以百合花为题,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本文主旨:
《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它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性回归和对真善美的呼唤。
任务六:探究小说的女性视角、诗性特色。
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实现的。虽然,作品主要写的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是,“我”却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针引线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人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我”不仅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方式的承担者,而且也是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 “我”与小通讯员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主动找他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带着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了没有言行,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泼辣”,是一个具有着强烈性别意识的人物。 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富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
2.《百合花》的诗性特色
(1)语言风格方面 《百合花》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2)富有诗意的对比手法。
(3)选材上善于从小处着眼,注重突出意象,以小见大,表现主题
(4)淡化情节,注重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5)突出地域风俗
以下为课件预览,共31张pp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的话,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点赞,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知道我们,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