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想通、想明白后的正确执行结果

栏目分类安全生产是想通、想明白后的正确执行结果

你的位置:人生领悟时时回血上岸经验阐述 > 新闻动态 >

安全生产是想通、想明白后的正确执行结果

发布日期:2025-07-05 23:18    点击次数:198

安全生产是想通、想明白后的正确执行结果

安全生产很重要的,这点人人都知道,不仅是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严,企业对安全生产要求的也越来越严,不仅在硬件方面有了很大的投入改善,而且在软件方面也有了很多投入改善,更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投入了很多时间、投入了很多精力、投入了很多方法,可为什么安全生产工作就是做不好做不实、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主要在于将过多的精力、时间放在了“安全生产的表面”,建制度、写规程、做标识、搞宣传、拉条幅、开会议、抓检查、写报告、盯行为、抓状态、看操作、填记录……,而从来没有认真思考或甚至很少用心思考过“做了这么多,为什么安全生产没有达到预期想要的结果”,内心上一直就是认为之所以出现“违规、违纪、违章”,就是执行者的责任,而不去认真思考“违规、违纪、违章”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管理上的不足,比如:

01.

安全警示标识做了,为何没起到预期作用

现场到处张贴有安全警示标识,比如设备上、进出口、工位上等等,当出现“违规、违纪、违章”时,想到的就是员工安全意识低、安全责任心弱、安全防范意识弱,想到的就是员工不细心马虎、毛手毛脚……所以在检查督促层面下功夫、花时间……,而很少去想“安全警示标识”的事情,比如:

✅安全警示标识的内容是否足够醒目且直观;

✅安全警示标识的背景色与文字是否不适宜;

✅安全警示标识的位置挂放是否合适易看到;

✅安全警示标识挂放的高度是否合适易看清;

✅有没有一种更加直接的安全警示标识方法;

✅有没有一种能发出警报声的安全警示标识;

✅……。

若这些不去思考明白、不去认真想通,即使在现场贴再多的标识,效果也不会达到预期。

安全警示标识不是做了就可以、不是贴了就可以,而是要让员工易看到、易看清、易看明、易看懂、易警醒,才能达到安全警示标识的预期作用,若不能达到“五易”的效果,就要改善“安全警示标识”,否则即使管的再严、抓的再狠、盯的再紧,也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

所以,安全生产,是想通、想明白后的执行结果,而不是天天盯着表面就能管好的结果。

02.

安全操作规程贴了,为何还存在违规违纪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编写安全操作规程,又是讨论、又是会审,同时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制度看板,挂放张贴在现场,员工存在“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的情况,想到的就是员工的错误,而几乎不会去认真思考“安全操作规程”的错误,比如:

✅现场张贴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不是简洁明了直观化;

✅现场张贴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不是难以被看到看清;

✅现场张贴的安全操作规程文字是不是占据了太多;

✅现场张贴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不是文字内容太密集;

✅现场张贴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不是太啰嗦太繁琐了;

✅现场张贴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不是与实情有不相符;

✅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张贴的位置、高度是不是不合适;

✅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能否采用一种更简单可行的方法;

✅……。

若不去认真思考上述的情况、不用心去想通想明白上述的情况,安全操作规程写的再详细,对现场的安全操作也无济于事。

在现场张贴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

✅在不影响操作者工作的情况下,能让操作者易看到看清楚;

✅在不增加操作者工作难度的情况下,能让操作者一目了然。

若达不到上述的效果,操作者会在作业中关注吗?操作者会在操作前观看吗?现场张贴的安全操作规程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吗?

所以说,现场不是贴了安全操作规程就可以了,现场不是有了安全操作规程就有效了,只有认真去想通、想明白“为什么有了安全操作规程,员工依然存在违规违纪”,“安全操作规程”才能达到预期的作用。

03.

安全制度看板做了,为何员工就是做不好

为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组织人力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经过严格的讨论会审,经过严格的修正完善,定稿发布,制作成“管理看板”,就是希望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确保员工作业活动的安全,尽管如此,现实中员工依然没有按照安全规章制度的要求执行,违规的情况时有发生,到底哪里没有做到做好呢?

正是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方面做了很多、投入了很多,只要员工出现了不符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习惯性认为“一切都是员工的规则意识低、员工的守则能力弱、员工的规则忘性大”造成的,确实存在这方面的原因,难道一切都是员工的责任?为什么就不想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方面的责任呢?

在现场制作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看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看起来不费劲、看起来不费神、看起来简单易懂、看起来直观易行,只有达到这样的目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否则,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管理看板就真的成了“摆设品”、“墙上画”,对员工却没有任何的作用。

所以说,员工出现“不符合规章制度要求的行为”,要多想想“规章制度管理看板”本身,而不要总是怪罪到员工身上,只有把“规章制度管理看板”想通、想明白了,安全才会得到有效保障,比如: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与现场的安全实际情况相一致?

✅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看板是否存在不适宜的地方?

✅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看板是不是看起来太费眼了?

✅现场制作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看板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看板为何不能引起人员注意?

✅员工看着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看板是不是嫌麻烦?

✅如何才能让员工对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看板感兴趣呢?

✅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看板怎么做才会引起员工的兴趣?

✅现场的人员喜欢什么样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看板?

✅……。

安全管理,不是给员工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额外的工作麻烦,而是在帮助员工有效提供安全、有效降低员工作业风险,让员工的作业安全活动“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有据可学、有据可看”,只有把这些想通、想明白了,才会保证现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看板”做得适宜有效、达到预期的作用,而不是抱着“做了”的心态去执行。

04.

班前已提醒安全了,为何员工还是做不到

召开生产班前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班前会上将班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逐条提醒、逐条讲解,引起大家在班中作业时的注意与防范,可为什么员工在班中还是做不到、做不好?

这种情况经常见,也是让很多管理者头疼的事情,通常习惯性认为班前会后员工没有做到,都是员工的责任,为什么?安全注意事项已经在班前会上讲了、提醒了,员工没有做到、没有做好不是员工的错还能是班前会的错?管理者的错?

班前会员工没有做到、没有做好,自然有员工的责任,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怪罪到员工身上,要用心多想想班前会的召开有没有不足之处?比如:

✅班前会上讲解提醒的安全注意事项是否缺乏条理性、侧重性?

✅班前会的会议氛围是不是缺乏双向互动、过于单一呆板化?

✅班前会上讲解提醒的安全注意事项是否与现场实况一致性?

✅班前会上讲解提醒的声音是否能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听清楚?

✅班前会的会议纪律是否存在管理缺失、监督不力等现象?

✅班前会是否存在没有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参与度、思考力?

✅班前会上的内容在会后是不是没有及时跟踪督促验证?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到问题,先从管理上查找原因、查找缺失、查找漏洞,尽可能保证管理要做到位、做扎实,若管理的措施都存在漏洞,就更不用措施的执行落实了。

班前会不是开了就能起作用、注意事项不是提醒了就能有效落实,只有将班前会存在的不足想通、想明白了,班前会的召开质量与效果才有保障、班前会的内容才会得到有效落实。

所以说,安全生产是想通、想明白后的执行结果,而不是在没有想通、想明白的情况下就去盲目管、盲目做,否则只会导致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加糟糕,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05.

安全教育培训做了,为何团队意识没提高

推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对团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在这点,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有明文要求,不论是对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还是对在职人员的年度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落实有效,也会组织对团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结果发现,安全教育培训做了,团队的安全意识却没有明显提高,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习惯性将责任推给“员工”,当然,不否认有员工自身的责任,但做了安全教育培训,团队安全意识没有得到明显提高,不全是员工的责任,不妨要认真想一想,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是不是存在“缺失”之处,比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需求是否精准了解清楚了?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课堂氛围是否存在不足?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过程是不是缺乏引导式互动?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是不是脱离了公司实际?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否存在有不足?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方式方法是否有不合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是否有不当之处?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后的跟踪与指导是否都做到了?

✅……。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团队的安全意识、丰富团队的安全知识、引导团队的安全认知、强化团队的安全问题意识、促进团队的安全醒悟力……,所以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不允许有任何的粗心大意或丝毫地轻视忽视,最怕的就是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当成一项任务,为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而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走过程、搞形式、留痕迹,纯粹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试想这样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做法如何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能保证团队安全意识的提高?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必须要以“效果”为导向,而不能以“任务”为导向。

当发现没有达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预期效果,不要习惯性怪罪团队,而要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认真用心思考、认真用心想想,找到各个环节的不足,想一想可以改善的方法,想明白了、想通了,在下一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就会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会再“出现同样的失误”,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效果自然也就会达到了。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是做了就有效果,而是要做好才会有效。

只有用心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认真想一想,想通、想明白了,再去执行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自然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安全生产,是想通、想明白后的执行结果,而不是盲目执行、糊涂落实、迷茫管理的结果。

图片

06.

劳动防护品配备了,为何就是佩戴不规范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

不仅安全法律法规有要求企业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适宜的劳动防护用品,还要监督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公司为从业人员佩戴了劳动防护用品,结果发现员工总是出现佩戴不规范的情况,习惯性的做法就是:

✅对员工进行责罚;

✅对员工进行教育;

✅对员工通报批评。

尽管如此,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缺乏从“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层面”思考“为什么”,习惯性认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了,戴不好、不规范肯定是员工的责任”。抱着这样的“安全管理心态”,永远管不好安全。

而要从管理层面思考“为什么”,才能管好安全,比如:

✅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款式合适不?

✅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戴着舒适不?

✅员工对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满意不?

✅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有没有督促到位?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有没有说清楚?

✅不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员工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不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会对员工造成什么样伤害?

✅……。

若上述这些没有想通、想明白,只是抱着“配备了劳动防护用品”就可以的心态,员工永远不会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要想劳动防护用品起到预期的作用,应该认真思考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再去按照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的实际情况去执行落实,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结论】

安全生产,只有想通、想明白了“怎么管理是正确的”,才能保证做到“正确地管理”,才能保证获得预期的“安全生产”效果,否则总是抱着“做了”的管理心态而去管理安全生产,永远达不到预期的结果与目标。

图片

1.管理安全生产,必须做出的五个转变

2.管好团队,创造效益,优秀管理者都在做的“九项事”

3.比“安全隐患”伤害力更大的"十种”不安全管理行为

4.管理生产安全的“十一”要领

5.生产管理每月需落实的“十二项工作”

6.现场安全管理“为什么难”持续有效落实(上篇)

7.现场安全管理“为什么难”持续有效落实(下篇)

8.供应商供货不及时、不合格,不妨从这11条查找原因

9.管理现场安全的目的就是为了“三个字”

10.问题反复出现的“十点”原因

11.提升班组质量与安全意识的方法:“八常”法

12.安全生产除了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还要坚持做好这“十点”

13.过程质量管理:六理、九管

14.管理安全生产,一定要注意“物极必反”

15.管理现场设备,管什么?怎么管?(3阶段,9要点)

16.生产管理的主要目的不外乎这5项

17.客户质量投诉,公司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三阶段、十五步)

18.检查生产现场,检什么,查什么(6大项、29小项)

19.生产现场一天的管理内容

20.带好、带强团队“十步法”

21.检查现场生产安全,除了要做到“经常性”,更要做好?

22.好管理者的“七字”特征

23.管理者在现场的“六种作用”

24.中层的九大责任

25.现场安全检查的方法:结合原则

26.生产班组管理:一会、二核、三查、四醒、五管

27.如何高效管理生产过程的质量与安全?

28.生产主管每天“十件事”

29.检查现场安全需注意的“八点”

30.安全生产管理的“八子”

31.现场检查的方法:既要+更要

32.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一检、二督、三提、四跟、五验、六总

图片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学习—消化—理解—思考—运用—复盘—强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